两
会
时
间
- 2022 -
背景资料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重点。 ●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辽宁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双核”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格局。两区之一,就是要在我省东部九个县(市))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这一重大区域性战略举措,既符合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精神要求,也符合辽东九县(市)的实际情况与资源禀赋,必将有力促进辽东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委员简介】 李铁男,辽宁省政协常委、农工党辽宁省委常委、农工党沈阳市委会原主委、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在政协辽宁省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李铁男代表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做大会发言。今年的大会发言,农工党辽宁省委会聚焦《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这个重点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发言摘要】 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锲而不舍攻坚克难,去努力实现预定目标。 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绿色经济发展路径认识不清,仍保留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思维惯性,全社会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传统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保持好优美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的压力较大。 三是经济体量不大,重大项目支撑不足,特别是支柱型的税源项目建设有待加强。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和偿还政府债务压力较大,财政投入能力不足,制约了绿色经济发展。 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的路径建议—— (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1.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根据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的差异,采取区别化建设措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较好的地区,强调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在生态多样性保护仍有提升空间的地区,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建设重点;对于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城镇居住环境的点状区域,根据自然条件分类对待:或优化开发、服务居民,或保护环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使功能区的生态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提高。 2.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水源涵养区加强水源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退耕还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提高水源涵养功效。 3.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坚持“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的水土治理方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主体,降低流域内水土流失强度,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 1.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特色优势种养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循环化发展。 2.发展绿色工业。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和能源结构,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核管理制;实施工业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智慧矿山,推动共伴生、低品位和尾矿的开发利用;五是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发展,在招商引资中优先考虑绿色产业项目。 3.发展绿色服务业。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立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度假养生、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以餐饮住宿、零售批发、物流、旅游业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构建绿色投融资体系 优化传统的财政补助、奖励等转移性投入方式,探索开展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发挥好财政资金对绿色低碳领域的杠杆撬动作用。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探索碳资产抵、质、押融资方式。在全面落实生态补偿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包装林业碳汇项目,参与国家碳排放权交易,适时推动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促进绿水青山变现金山银山,促进辽东绿色经济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1.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建立集回收站点、分拣中心、专业运输和集散市场四位一体的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推行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推进商贸流通业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