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日子,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关键时刻,她不惧危险、向险而行。当战”疫”打响后,她用行动来恪守“爱岗敬业、踏实做事”这份职业信念,默默守护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她就是农工党党员、大连金普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疾控一部范庆华医生。
范庆华医生是新区卫健中心疾控一部的一名普通科员,同时又是全区流行病学专家库成员之一。对职业的敬仰和务实,都来自于一种烙入心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更是来自于日常无数次的千锤百炼。
1月23日,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她二话没说主动承担起了中心病毒感染风险最大、工作内容繁杂琐碎、工作量最大的确诊和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
流行病学调查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一个优秀的流调专家堪称一名医学领域侦察员,有着22年丰富工作经验的范医生,在她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2003年SARS疫情、2009年甲流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熟悉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数据分析,在此次防控疫情中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她从疫情爆发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坚守在抗击病毒的第一线,在第一时间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需要调查人员与病人面对面接触,快速准确摸清时间链条。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尽早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还原患者的生活轨迹,需要细致摸排,综合信息后仔细查出密切接触者,对每个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与管理为后续确定消毒范围、医学观察期限打下基础,以预防疾病范围扩大。
穿上防护服后调查人员的声音、视力、听力都受限,与患者交流极不方便,面对病患她要细心引导,带着患者准确回忆;她要耐心询问,避免患者感到不适;她要察言观色,防止患者隐瞒漏报。因为流调资料越全面细致,防控网就能越密实,群众就能越安心,而这些信息,都只能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才能收集完全,危险程度不亚于一线临床医生。
流调工作既要对每一例确诊和可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又要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而这个过程,需要追根溯源,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排查,在她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流程和表格,在梳理汇总各种流调信息的同时她还要时刻关注上级不断升级的各种防控方面的通知及知识。
她跟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一天下来只能休息几个小时,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她即使累到极限,也要撰写完当天的流调报告,因为那是后续疫情防控的指示牌,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所有的细节都不能错过,确保万无一失,因为一旦漏掉一个密切接触者,就有可能让疫情扩大!默默地做着繁琐而又重要的工作,熬夜到凌晨三四点这已然是她工作的常态。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越来越重,她更是不分昼夜,需要对每一个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她口腔溃疡,她的嗓子早已沙哑,只能通过不停喝水去缓解,有时碰上个别不配合的调查对象,她还要耐心劝慰,只为得到他们的配合,获取有价值的线索,确保密切接触者追踪万无一失。
她说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个信息,找准感染来源,摸清密接人群,必须调查得仔细。从居家情况到走亲访友再到外出购物,都得面面俱到。最难甄别的是被调查对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记忆的准确性,她必须反复询问和求证。每天都要接听数百个咨询电话,在电访遭拒时还要耐心解释,苦和累也只能放在心里,我们不能退缩,因为肩上担着的是疾控人的责任。
同事可以轮班,她却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坚守岗位,女儿高三正面临着高考紧张的复习,母亲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整个春节她都未能回家照顾母亲。虽然离家只有短短的几百米,领导劝她回家先休息一会,她却说:“留守在单位,心里踏实,数据一直都是我负责收集、汇总、上报,不能轻易换人,累一点不要紧,我能坚持!”
由于特殊的工作纪律,她无法公开更多的工作细节;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她穿着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无脸见人”;面对危险的传染源,她说:“不为别的,只想对得起这份职业!“
她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疾控人,但此刻她更像是一个驰骋战场的女英雄。
抗击疫情,守护生命,农工党人,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