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沈阳市大东区基层委员会党员、沈阳市大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主任高宏航,长期从事检验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高宏航一直在工作,虽然没有传染病的一线工作经验,身为农工党党员的她却雷厉风行,率先站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担任冲锋在前的“逆行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
一月末时,高宏航的胸骨骨折,每天都有巨痛,但她并没有退缩,凝聚起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针对新冠肺炎病因尚不明确的情况,高宏航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患者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白天她带上护腰减少疼痛,晚上用药物治疗。领导考虑她有病在身,问她是否能去现场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第一机动队,投入一级应急救援任务中。
面对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不畏风险,积极学习
平凡岗位不平凡的责任。采集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三种样品,并从中分析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借此判定是否是阳性,是判定患者是否患有新冠肺炎的依据,也是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采集样品有三类:咽拭子、痰、血。采样工作不是高宏航的专业,采集咽拭子是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最近距离的接触过程,是危险性最大的工作。但是防控需要她,她没有退缩,而是去市疾病控制中心学习采集咽拭子的技术。
到了前线必须是多面手。为了做好防护工作,高宏航(左)带着伤痛的身体学习穿、脱防护服,做到二级防护等级。她说:“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全单位的同志,同时也是对大东区人民负责。”
职责所在,高宏航全然忘记自己的身体不适,铁人一样地工作着。在进行武汉来沈居家隔离的人员和欧元宾馆密接人员咽拭子的采集工作时,透明防护镜由于天气冷进屋子就上雾了什么也看不到,采样时全靠自己的技术完成工作。有的人不理解她的工作,她还要安抚他们配合采样。一天下来手脚冰凉,穿上防护服不能去厕所,不能吃东西。有时采集样品的数量太多,为了节省防护服和N95口罩,她只能选择忍受寒冷和饥饿,并且少喝水。辽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集武汉来沈人员一共需要采集32个人的样本,她和单位三名同事用了三个多小时完成此项工作。采用工作完成后,她的胸骨疼得难以忍受。为了百姓的安全和健康,她已全然忘记自己还是个病人。任务完成了,她内心感觉到作为医生的自豪和光荣。
面对艰巨繁重的防控任务,连续奋战,勇于担当
时间就是生命。学习采样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后,高宏航就毅然决然地奔赴一线开展工作。年三十半夜凌晨一点十分,接到紧急任务,对大东区第一例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14天生活轨迹进行流行病调查,她有条不紊地工作到天亮,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每天都不知道是什么任务,有时是半夜,机动队队长一旦布置任务马上就要开始准备防护和采样,领取去现场的用品。由于每次不同的任务,准备的物品也不同。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出队前要精准算出用多少口罩多少鞋套,和时间赛跑,就是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赛跑,赢得一分钟就是保护几十上百人的生命。
下夜班意味着不是休息而是学习,必须学习更新的检验技术。上24小时的班,休息24小时,接下来又是白班,没有时间想别的,就是拼,就是上现场。这就是一名普通农工党党员面对疫情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是直面病毒,去现场、转运各个发热门诊的疑似病例样品,并送市疾控中心检测,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虽然有时样品只有几个,但是阳性的几率很大。大东区一个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采集身边四人的咽拭子,因为是到密切接触者的家里采样,穿脱防护服四次,非常的危险和辛苦,冰冷的天气伴随着消毒药水的刺激,高宏航的喉咙和眼睛已经开始越来越疼,疲乏焦虑,说不出的滋味。疲乏焦虑的不是怕,而是疫情,是她能不能尽快战胜它。没有讲任何条件可讲就是拼,因为她是一名医生,是一名农工党党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高宏航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冲锋在前,用她带病的身体、医生的职责与疫情战斗,在一线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 (周桂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