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玉是农工党沈阳市医疗卫生委员会党员、沈阳二四二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在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新冠病毒席卷而来之时,她在积极请缨上湖北疫区前线的同时,义不容辞地加入了发热门诊的团队。下面是她在发热门诊写下的“防疫日记”。
防 疫 日 记
2020/2/8 正月十五
2020春节,沈阳的很多家庭都是从阖家团圆开始,在各自居家隔离、不聚餐不集会中结束。我们发热门诊的一线工作人员更是如此。
从年前医院进入警备状态开始,很多同事都早出晚归,很少和家人团聚,更别提照顾孩子了。因为工作任务繁重,春节至今护士长郭英鑫一天都没休息,不得已把十岁的女儿苑梓萌完全托付给奶奶,自己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妈妈不在身边,女儿开始变得独立而懂事。她每天用心学习无需监督,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还常和小伙伴们分享消毒防疫知识。受妈妈影响,萌萌格外关心疫情变化,每次听说妈妈科室没有新增确诊病例,她都会暗暗松一口气。今天,萌萌通过手机视频为不能回家吃团圆饭的叔叔阿姨们表演了手语舞《听我说谢谢你》,既表达对奶奶辛苦照顾自己的感谢,又表达了对身在防疫一线的妈妈和她的同事们的敬佩。
医护的家属们舍小家顾大家,前线坚守离不开他们在背后默默地负重支撑!
防疫日记
2020/2/11 正月十八
今天一名20出头的疑似患者由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上车前,瘦瘦高高的小伙子突然转身,面对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我们相对无言,却在一瞬间,泪水打湿了彼此的眼睛。
事实上多数发热的患者都和这个小伙子一样,孤身一人前来就诊、隔离,内心充满了惶恐和孤单。他们从十几二十岁到七八十岁,或单独在沈阳打拼,或为了避免传染、拒绝亲友陪诊。有的病人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后喜极而泣,有的病人担忧排除后是否有地方接收治疗发热。在和他们相处的短短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发热门诊的医护总是尽可能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安抚。从缴费、陪检、买饭、查房、会诊、采样、离院后追踪随访、持续提供咨询和相关医疗信息……言行间不断给予病人温暖和支持。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正是我们此刻工作的最好写照。
防疫日记
2020/2/14 情人节
今天一句宣传语——“爱我,请离我1米以上”让我瞬间泪崩,疫情期间多么让人无奈又心酸的爱的宣言。
同济医院急诊严丽主任在公开课里谈到武汉的疫情、特殊时期不得以的选择——“居家隔离”,数度哽咽。为了更好的保证居家隔离的效果,她和同仁们提出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号推送给广大民众,比如“门要小、风要大;单人房、双开窗”,比如“你爱我的距离就是离我1米远”!为了方便管理,她们建立了“隔离者之家”微信群,每天超负荷工作之余还不忘督促群里患者自我监测,在线指导和把握病情,另外还请康复师和心理辅导师介入,有计划地带领大家进行肺部康复锻炼,抵抗消极情绪、保持乐观。
2020年的情人节,我们没法面对面,但是我们可以在网络拥抱。人虽隔离,心未隔离!
防疫日记
2020/2/15 正月二十二
近期疫情防控逐渐显效,发热门诊患者有所减少。尽管如此,公共场所逐步开放和即将到来的返工潮都让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呼吸科主任姜山一天数次到发热门诊会诊,为了深入了解病人状况、获得确切资料,他总是不顾安危,近距离接触患者,耐心询问病情,认真仔细查体。急诊科医生不忘对心脑血管病的急救患者排查肺部CT,张丽主任随叫随到,把关CT异常的患者。遇到疑似病例,无论多晚,主管院长叶琳和医务科长张璐伟都会立即启动院专家组会诊,指导一线诊疗。
我院开通线上发热咨询,一方面为加大发热的排查力度,另一方面为减少因不必要情况就诊导致的交叉感染。每天12小时持续在线咨询,是对医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的多重考验。我小心谨慎、耐心细致,因为我怕漏诊,我怕误诊,我怕没有查体和检查不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我怕只言片语中未能体会到患者发热背后的情绪问题……
下线之后,我想起奋战在湖北的医护人员们,他们在医疗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冒险超负荷救治数万患者,是怎样的精神和力量在支撑他们?我一次次扪心自问:如果我在武汉,我是否能及早发现疫情的信号?又该如何坚守抗疫的防线?如果我在武汉,我能为确诊的患者做哪些有效的治疗和安抚?又能给居家隔离的病人带去多少关怀和支持?前线医护不言放弃、向死而生的努力是我坚守岗位,用心面对每一位患者的动力!!
防疫日记
2020/2/16 正月二十三
雪后初晴,碧蓝的天空水洗般清透。正是应了那句“雪晴云淡日光寒”。
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发热门诊不允许使用门帘遮挡严寒;为了保证正常接诊,发热门诊必须开放通道门。寒风在楼道里肆意游荡,时不时溜进诊室,打透我们的防护服,刺骨的冷。尽管如此,发热排查工作仍在继续。
发热难查,在于引起发热的原因太多。可能是感染性的发热,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等常见、非常见病原体引起的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非感染性发热,比如过敏、风湿、肿瘤、甲亢、脱水、心衰、甚至早孕。剥开层层迷雾,找到发热的原因无异于是对每位发热门诊医生的考验!前几天,有位低热、咽痛3周的中年人来诊,喻童经过了解既往病情、认真查体,考虑亚甲炎,后经彩超和甲功检测进一步证实。今天又有一位发热、腹痛的33岁女患者,任强追问出“糖尿病史”,急查空腹血糖23.3mmol/L,尿酮体阳性,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收入内分泌科治疗。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工作中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我们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
防疫日记
2020/2/18 正月二十五
今天是辽宁确诊病例零增长第一天,也是我们医院驰援湖北的第二批医疗队出征的日子。
呼吸科陈列,是队里唯一的女医生,我们的巾帼英雄剪了多年的长发,踏上前往襄阳的征程!微信里,她说:“从机场到酒店的路很远,大巴车一路绿灯的开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干净整齐的街道,节点处的警察对我们的到来一路敬礼相迎,那中间包含更多的是希望、尊敬和温暖…这是团结的力量,这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和平年代里,这没有硝烟的战争来的更可怕,更突然,但是我们是一家人,不管病毒如何肆虐,我们终将能够战胜它们……”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愿疫情早日结束,愿世事安好,愿我们的白衣战士能早日平安回家,与亲人团聚!
防疫日记
2020/2/21 正月二十八
早上的沈阳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雪,落地即化,消融的冰雪顺着屋檐嘀嗒流淌,奏出一曲轻灵的春歌。北京的玉兰打花苞了,武汉的早樱已绽放,春天来了,疫情何时结束?我们驰援湖北的英雄什么时候归来?
年前,疫情蔓延时我意外接到热心人士李奇晓的电话。他询问我们防护物资是否短缺。当得知我们因为防护口罩不够用、24小时才能更换一个之后,立刻着手、多方联系购买。当时,国内医用口罩已经紧缺,很难从正常途径买到。他通过各种关系、几经周折,最终从泰国买到一批防护口罩。期间两次涨价,从成本不足1元涨至7块钱一个。今天,150个防护口罩,带着李奇晓的爱心、关心,送到了我们一线人员医护手里!他说,请你们坚持住,第二批防护口罩也已经在路上啦!
很感谢像李奇晓一样给予一线温暖和支持的人们!感谢你们,和我们站在一起,共抗疫情!我们发热门诊全体医务工作者一定不辱使命,尽己所能,守一方平安!
同舟共济风雨渡,春暖花开会有时!
防疫日记
2020/2/23 二月初一
农历二月第一天,午后,我接诊了一个50几岁的发热女患者。接诊护士王迪例行测体温、血压、血氧,她柔声对患者说:“请您褪下一侧外衣袖子,我给您量血压!”。患者和护士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拒绝道:“不量行不行?我在武汉…我在武汉…”当时我就惊了,反应了好几秒,才明白,她是说:我在捂汗!
“武汉”二字是时下最具杀伤力词语!“捂汗”躺枪!
——写在武汉封城一月整!
防疫日记
2020/2/24 龙抬头
沈阳十日无新增病历,现有确诊病例仅余2例在院,其余均已治愈出院。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大沈阳打了一场漂亮的防疫战!
今天开始,除了学校和娱乐场所,多数单位开始正常复工了。上班路上遭遇堵车。嗨!久违了!幸福的堵车!
对比沈阳疫情的有效控制,湖北人民尚在水深火热中。接班后,我接到医务科通知,告知已被列入院第三批医疗救治预备队。请做好个人生活用品准备,随时可能出发驰援。
其实,防疫战打响的第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那天,年近八十的父亲(沈阳市政协原秘书长——编者注)给我写了这样一封信:
女儿,你是勇敢的白衣战士,很快就要上抗“疫”第一线了!这是一次很好的历练,希望你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造福人民。工作中要胆大心细,多多思考,多向别人学习。要重视规程,做好防护,防止出现意外。要很好地同大家相处,同心同德才能得胜利,对吗?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出色完成任务,我们等待你胜利归来。
每当疲惫时、彷徨时、情绪低落、放松警惕时,我都会拿出父亲的信一读再读。透过文字,好像父亲就在我面前,饱含牵挂和信任的眸光鼓励、支持、警醒着我。疫情来袭,做为一名从事感染病二十年的医生,我深知抗击疫情时我的使命,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家园需要,
我在沈阳二四二医院发热门诊坚守,前线需要,我义无反顾投身其中!国安,家才安!我愿贡献我的光和热,与千万援助的光亮汇聚一处,照亮温暖湖北!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如果以后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小时
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着炬火或太阳
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在内
——鲁迅《热风》